一座大桥,改变了一段曾被固化的时空关系。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特大型桥梁建设成就的典型代表,嘉绍大桥注定要在世界桥梁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。
2013 年 7 月,嘉绍大桥正式通车。“一桥飞架南北,天堑变通途!”自此,绍兴融入大上海1.5小时经济圈的“小目标”终于得以实现,也为后期“长三角”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注入了强大的高速交通动力。
嘉绍大桥是当时世界上最长、最宽的多塔斜拉桥,采用世界首创的刚性铰构造。自营运以来,大桥揽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、钱江杯、国际桥梁大会古斯塔夫·林登少奖、国际路联杰出工程设计大奖、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特别优秀项目奖,公司还获得全国“五一”劳动奖等国内外多项殊荣。
今年3月,经交通运输部决定,嘉绍大桥作为特大型、特殊性结构、特殊区域建成的桥梁,入选公路长大桥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试点单位,放眼全国,仅 11 家单位入选,在浙江,嘉绍大桥是唯一一家。
“海陆空”全面监测 科技赋能更为安全
潮汐、强(台)风、温差、荷载……这些因素或多或少造成了大桥的结构变形和内力变化。为减少这些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,嘉绍大桥需要一套“健康体检”系统来实时监测。正如公司总经理周大勇所说:“桥像人一样,随着年龄的增长,它的结构功能会发生一定的弱化,在这个弱化过程中,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提前干预,使它的营运能力和结构性能尽可能维持在‘青壮年’时期。”
这套方法,简单概括起来,就是以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系统为支撑的“海陆空”模式。
空中有“天眼”的实时监测,在170米高的主塔顶端,安装着GPS设备和倾斜仪。依托卫星定位,这些GPS 监测设备对主塔空间位置的变化可以实时监测,即使是在大风、地震等恶劣条件下,也能实时掌握主塔空间位置情况。桥面装有基于北斗定位技术的大桥主桥全天候智能监测系统,对主桥钢桥面线型实时监测。桥上576根斜拉索则采用爬索机器人进行监测,填补人员无法监测到的信息空缺。
桥体内外,678个传感器、294台软硬件设备、222路高清摄像机充当起了嘉绍大桥营运安全管理的“眼睛”。依靠这些设备,大桥基本可实现无死角监管。这其中,170路固定摄像机上装有 AI人工智能事件检测系统,可自动监测各类异常交通情况并主动报警,截至目前,嘉绍大桥的事件主动发现率已达90%以上。
桥区水域安装智慧海事安全保障系统,设置海上电子围栏,主要由监管区、警戒区,航道区组成,对进出桥下船舶起到安全预警作用,保障桥梁下部结构安全和通航安全。依靠扫测船的多波速测深系统,工作人员可对桥轴线上下游 200m范围内进行全覆盖扫测,获取计划测线、船航迹线等水下地形数据。
“智慧化”更进一步 科学监管提质增效
嘉绍大桥入选公路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试点单位的消息,让公司上下倍感兴奋,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。周大勇表示,下一步,嘉绍大桥公司将以此为契机,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,逐步提高监测工作数字化水平,确保大桥安全、高效营运,为建设“重要窗口”打造绍兴新风景贡献更多大桥力量。
为了提高大桥监管的质量和效率,今年以来,在嘉绍大桥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工作中,数字化程度持续加深。
今年上半年,工作人员对大桥开展了包括CORS站升级改造及维护、首级监测网观测(GNSS观测)、南北岸一等水准环联测、引段桥平面位移监测(GNSS观测)等项目在内的监测工作。不久前,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数据信息中心建设工作正式启动。建成后,这里将真正成为大桥监管的“智慧大脑”,实现桥梁健康监测、运营安全视频监控、门架收费等系统的数据优化存储、资源共享、智能预警、数据安全防护等功能,为大桥的安全高效运行打下更为坚实的智慧监管基础。在未来,许多工作还将得到进一步深化。
“数字化”应用升级 管理模式迭代创新
技术上的突破创新,推动着管理模式的转型。结合企业营运特点,公司开发了包括财务管理、资产管理、项目管理、人力资源管理 4项基本功能模块和 N 项特色功能模块在内的信息化系统。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,公司还建立了纪检监察信息化平台,设置廉洁档案、四责协同、政治监督、日常监督等功能模块,实现纪检监察与各项业务的深度融合。
为发挥企业文化铸魂、育人、兴企作用,公司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,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品牌课题研究,紧扣“服务之星、安全之星、技术之星”三大特色支部创建,将“护桥尖兵”品牌创建的理念和方法嵌入党的建设,用品牌形象展示党建成果,实现品牌管理与党的建设相融互促,扎实推进“美丽大桥”建设,实现公司高质量科学发展。
展望十四五,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张永春坚定表示,“我们将坚持打造以平安、效益、智慧、绿色、清廉、文化为内容的‘六塔和谐’的人民大桥,弘扬敢于斗争、敢于胜利的拼搏精神,聚焦主责主业,对标对表抓好落实,争创行业前列、效益领先一流国企。”